第177章 紓困之法一

發佈時間: 2025-02-02 18:24:40
A+ A- 關燈 聽書

馬車溜溜達達的出了錢家村,宋喜樂坐在馬車上,臉蛋紅撲撲的,顯然是沾染上了幾分醉意。

當時喜樂嚐了這酒,只覺得好喝,便不由多喝了些。

雖說那酒並不烈,後勁卻是很足。

這會子宋喜樂只覺自己的腦袋暈乎乎的,伴隨着馬車的顛簸,她的眼皮越來越重,只覺倦意襲來,腦袋也一點、一點的整個人睏倦的很。

陳雲右從未見過妻子醉酒後醉眼迷濛的樣子,不由好笑的將人攏到自己的肩頭。

讓她靠着自己安心休息。

宋喜樂只微微擡眸看了一眼對方,便整個人順勢靠了過去。

她的腦袋還動了動尋了個舒服的姿勢,窩在丈夫的身上安心的熟睡起來。

陳雲右感受着妻子柔軟的身體依偎在自己身上,不由心跳加快,身體發緊。

好半晌,待聽到妻子綿長的呼吸聲,他的身體這才慢慢放鬆下來。

原本也跟着兩人坐在車廂中的宋安,見到妹妹和妹婿旁若無人地親近起來,他的臉上頓時泛起了一層紅暈。

爲了避免尷尬,他小心翼翼地挪動着自己的屁股,儘量不發出任何聲音,慢慢地移到了外面的車轅上。

正揮趕着馬車的長安見宋安臉色通紅從車廂上挪了出來,不解的問道:“宋二哥,怎麼出來了?”

宋安已手抵脣不自然的咳了一聲道:“這天氣太熱,我嫌車廂悶熱,不如坐車轅上舒爽。”

長安深以爲然的點點頭,車轅上除了曬一點,確實比坐在悶熱的車廂中舒服。

https://www.power1678.com/ 繁星小說

坐在車廂內的陳雲右自是聽到舅兄找補的藉口,不由臉上微紅,耳尖也有些發燙。

待過了那一陣窘迫後,他又忍不住偏頭看向妻子,從這個角度,他可以看到妻子濃密纖長的睫毛,以及挺翹的瓊鼻。

他忍不住低下頭,輕輕地在妻子的額頭上落下一吻,這一吻輕柔卻又飽含柔情。

他就這樣靜靜的看着妻子沉靜的睡顏,這一刻,他覺得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只有他和妻子兩個人,彼此相依。


他覺得時間就在這一刻停下來也很不錯。

只是再長的路也會有盡頭,馬車很快便到了柳兒衚衕。

宋安從車轅上跳下,正猶豫着要不要讓兩下來,便見到妹婿抱着妹妹就走下來了。

宋安嚇了一跳,妹婿的身體算不得上好,這些日子妹妹天天給他煮藥膳喫,這些他可都看在眼裏。

雖然妹妹與妹婿兩人的感情好,他也很高興,卻也怕傷到了妹婿的身體。

他連忙想要上前幫忙,卻是被陳雲右躲過。

他環抱着妻子,小心的踏着馬凳下車,然後抱着人往他們的臥室走去。

宋喜樂也是醉的迷糊了,察覺到動靜,只睜着醉眼見對方是丈夫後,便又安心窩着不動了。

她的頭好暈,以後再也不要貪杯了。

陳雲右提着一口氣,將妻子抱回了房中,隨後將人放在了牀上。

他親自替她脫了鞋子,又給她餵了一些溫水,這才放她睡下。

宋喜樂躺在柔軟舒適的大牀,直接卷着被子滾了滾,找到個舒服的姿勢,酣酣的睡了起來。

陳雲右搖頭失笑片刻,這纔去廚房準備熬一些清淡的稀粥。

宋喜樂一覺睡醒的時候,外面的天色已經濃黑如墨。

昏黃的燭光透過窗戶,在房間裏灑下斑駁的光影。她揉了揉額頭,感到一陣輕微的脹痛。

貪杯不好,以後她再也不貪嘴了!

她坐起身來,環顧四周,只見桌案邊的燭火搖曳着,丈夫這伏案寫着什麼。

似是聽到了牀上人的動靜,陳雲右擡眸看過去,就見妻子正呆呆的看着自己。

他放下手中的筆,猝然一笑,眉目生輝,“這是醒了,可餓了?竈上溫着粥呢?我去給你盛。”

宋喜樂搖搖頭,下牀踢踏着鞋子,走至丈夫身邊,在他的身旁坐下。

她雙手托腮,語調中帶着一絲剛睡醒的暗啞,“你這是在寫什麼呢?”

陳雲右並不隱瞞,將手中尚未乾透的紙張遞了過去,“幫我看看,此法可行?”

宋喜樂慵懶的接過紙張,看到紙上的內容後,不由的坐直了身子。

越看,她的眼神越晶亮,嘴角也不由帶出了笑意。

陳雲右見妻子只是笑,並不回答,不由再次問道:“如何?”

宋喜樂肯定的點點頭,“此法甚好,如果能順利實施,必然能一定程度帶動府城百姓的收入,一定程度上緩和百姓們的困境。”

陳雲右見得了妻子的認可,不由呼出一口氣。

他解釋道:“我也是今日去林雲寺有感而發,再有一個多月便要到端午了,府城地處江南,每年龍舟賽事少不了,但是今年乾旱,想來這樣的賽事大抵會相應縮減。”

“但我想着或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可以將龍舟賽事與寺廟祈福活動相結合,加之百姓們心中信奉神明,又有求雨的訴求,到時候鼓動那些鄉紳參與,動用民間富裕財富,共度難關。”

對於丈夫提議的這個法子,宋喜樂覺得十分可行,這個時代的財富大都藏富於富貴人家。

現在災情這般嚴重,涉及的郡縣之多,顯然光靠官府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將民間的財富利用起來。

若是能讓這些人心甘情願的將錢拿出來,除了武力威懾,便是也要讓他們覺得有利可圖。

龍舟競賽第一名可以讓這些鄉紳迅速在本地獲得名望,即便得不到第一,這些遊走的富豪之家,爲了有一席之地,必然也會想方設法的參與其中。

如此盛大的活動,到時候必然能吸引附近不少有興趣的百姓前來,鄉紳們投錢,百姓們投身,大家各取所需。

如此受乾旱影響的百姓也可多得一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