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軍戶

發佈時間: 2025-02-02 20:16:09
A+ A- 關燈 聽書

在鄭縣令的安撫下,榮城的百姓們的日子過的倒是相對的安逸,與之相反的其他轄內的百姓卻是沒有這樣的好運氣。

就這樣又過了五六日,眼看着運城外的流民越聚集越多,其他縣城的百姓們也是更加的惶恐,百姓們越發瘋狂的囤積物資,導致城內的物價一天一個樣兒,在這樣惡性的循環下,是有偷盜、搶劫的事情發生。

縣令老爺也是更加的頭痛,這流民還沒有進城禍患他們,這自己人倒是亂了陣腳!

就在這些縣令不知如何是好時候,上頭傳來了一個天大的消息。

監國的太子被撤掉了!

中原地區發生洪澇,死傷過萬,另有四萬之衆的百姓流離失所,太子竟然不想着安撫百姓,竟是荒唐的任其自生自滅。

若是這些流民得不到妥善的處理,再發生了地區暴亂,那後果簡直不敢設想。

年邁的老皇帝,雖說耽於享樂,但是孰輕孰重還是能拎的清的,這時候得知自己的培養出來的太子,竟是這樣的不成器,耳根子軟成這樣,被人一忽悠,竟然真就對流離失所的百姓放任不管。

年邁的老皇帝,在朝堂之上自是要掀起一番腥風血雨,罷免了太子監國的職責,並且責罰其閉門思過半年,同時處理了慫恿太子的朝臣,委派重臣去中原地區賑災。


雖說這時候去中原地區,當地的百姓早就十不存一了,可表面的文章還是要做一做的!

至於那些逃生出來百姓,大多數跑到了北地,竟是有三萬之多。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當時南面地勢低窪,河流阻斷了百姓逃亡的路。

在處理完表面文章,便要解決實際問題了,那些遠離家鄉的流民到底要如何安置?

當皇帝問到大殿中的官員,那些流民怎麼安置時?這些大臣一個個低頭默不作聲。

皇帝犀利的眼神,一個個掃視在場的臣子,眼神落在了戶部尚書身上,隨後便開口點了這人。

戶部尚書也是個年近花甲的老狐狸,他自知國庫空虛,自是沒有能力救濟這些百姓的,只是觀皇上的意思是必須要管,那就讓別人來管。

心中拿定了主意他,先是上前好一番哭窮,隨後才道:“陛下,南面城池多富裕,只這些流氓,各地州府有能力安置,陛下可令各地的州府給這些人劃撥土地、再給些種子,如今節氣事宜,待到秋日也就能收穫了!”

戶部尚書頓了頓,眼角的餘光掃視了下皇帝,瞧着他沒有發難的意思,於是斟酌了片刻,繼續說道:“至於流民更多的北地,不若便交由將軍做軍戶吧,北地地廣人稀,撥給這些人一些土地自是沒什麼問題,這樣一來他們既可以自給自足,二來還能給將士們種口糧,陛下以爲如何?”

把流民安置的難題提給旁人,朝廷這邊不但省去了安置的費用,甚至連日後秦將軍問朝廷要糧草,都有藉口搪塞了,簡直一舉兩得!

皇帝聽了這個主意也覺得好,只是他不好表現的太過明顯,於是又詢問了大殿之上官員們意思。

眼下有甩鍋的機會,在場的官員無一例外的認同戶部尚書的意見,實在是不同意,也沒有其他辦法呀!

流民不能不管,可國庫空虛這也是實情,皇帝看衆大臣無一反對的情況下,最後拍板定案道:“除鰥寡孤獨、家中已然無男丁的,其餘全部劃分爲軍戶,至於這些鰥寡孤獨,家中無男丁的便由轄內各縣將人帶回救濟!”

大殿之上的官員全都跪拜,贊皇帝英明!

收到消息的雲城知府卻是樂了,他站在城樓上,對着站在一旁的邢雲道:“恭喜小將軍了,陛下又給將軍增了這麼多的人手!”

邢雲站在一旁,看着在城樓下負責統計流民信息的兵士,並未答話。

其實這樣的安排,從長遠來看,對西北軍來說算不得壞事。

皇帝本就拖欠西北軍的糧草,便是給也是少的可憐,根本不夠養活幾十萬的大軍,如今給了三萬人的軍戶,北地本就地廣人稀,多了這麼多人給將士們種植糧食,倒是不錯的選擇。

只是擺在眼下的困境,這麼多人的口糧便要將軍來負責了!

看着默不作聲的邢雲,得了便宜的知府大人摸了摸鼻子,到底沒有再幸災樂禍。

這鍋畢竟不用自己背了,即便是這三萬人之中,有那鰥寡孤獨之人那也是少數,即使是有,也就差不多一千之衆罷了,即便有三千人,他轄內十三個縣城,一個縣城分個三四百,算多點五百人,那也是好安排的。

當鄭縣令得到消息的時候,也是一呆,他沒想到自己各種應對措施都想了,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一個結局。

“這就不用咱們再管了?”一旁的縣丞問道。

其實這些日子縣衙的日子也不好過,隨着時間的推移,流民的事情一日不解決,城內的百姓到底心中不安。

整個縣衙高度戒備,差役們一天十二個時辰,都在城中巡邏,就怕別有用心之人,趁機尋釁滋事,行那敲詐勒索收保護費之事。

要知道現在城中大小客棧可都住着不少的商號呢,這些人可都是移動宣傳工具,待他們離開後,若是有說榮城不好的,那可是相當砸招牌的!

“倒也不是,公文上不是說了,還有些鰥寡孤獨、無男丁的人家不用做軍戶嘛,到時候大底還是會分到咱們這兒來!”縣丞捋捋稀疏的鬍鬚道。

鄭縣令這會子也反應了過來,再顧不得蒙圈,他立刻便吩咐李二郎將公文草擬成告示,貼到城門處去。

這幾日城中的氛圍實在算不得好,雖然鄭縣令限制了各個鋪子的漲價,卻還是有那陽奉陰違之人,比如那趙家,再售賣完糧鋪中的糧食,便改口稱鋪子裏無糧,要不是秦小公子相幫,怕是這時候都要激起民怨了!

https://www.power1678.com/ 繁星小說

爲此鄭縣令自然是在心裏好好的記了趙家的一筆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