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們三三兩兩的拿着喫食來到山下的時候,便見着一羣孩子正在草棚子生火堆。
長期逃難的生活,使得他們見到陌生人尋來,面露怯意的躲在大人身後,偷偷的瞧着眼前的情景。
留在原地的其他曹氏老人,見到送喫食過來的婦人,連忙起身迎上去。
“沒什麼好東西,今日家裏正好做了粥,便送一些來與你們嚐嚐!”其中一婦人道。
“我家裏蒸了饅頭,嬸子不嫌棄便拿着嚐嚐!”一婦人笑着道。
跟在後面拿着菜蔬的婦人,將提着一籃子的新鮮蔬菜放到曹氏族人的面前,笑呵呵的道:“我是我家菜地裏現摘的菜,送些給你們嘗一嘗!”
收到李家村人接濟的幾個老婦人連連道謝,這一路逃難旁人見到他們這一羣人唯恐避之不及,又何曾感受過這麼多人來給他們送喫食?
想到這一路的艱辛,幾名老婦人眼眶不由的一紅,對前來送喫食的婦人們只一個勁兒的道謝。
李嫣提着一籃子豆渣餅子去往山下的時候,正遇上折返的婦人們。
瞧見提着一籃子豆渣餅子的李嫣,一婦人伸長了脖子,好奇的問道:“二丫頭,這是送什麼喫食給那些人呢?”
瞧着籃子裏,白花花的面餅子,婦人們瞧着很是眼熱。
有人心裏更是覺得這李家真是冤大頭,竟捨得給那些人喫白面餅子!
李嫣也不隱瞞:“不是甚好東西,家裏做豆腐剩下來的豆渣,又兌了些面兒做的豆渣餅子。嬸兒可是想嘗一嘗?”
婦人們本還以爲是白面餅子,現在一聽是豆渣餅子,原本還有些眼饞的婦人,全都歇了心思。
問話的婦人連連擺手,隨即笑着道:“丫頭這是要送給山下那些苦命人喫的,嬸兒哪裏能要呢。”說吧,讓李嫣快去,一會兒天便要黑了!
那豆渣喫起來十分的粗糙劃嗓子,他們可都是見過李家可是用豆渣餵豬的,就算了兌了些雜面又能有多好喫?
婦人們其實心裏清楚的很,若不是真的沒有食物喫,爲了活命,誰會喫這東西?
李嫣笑笑,與婦人們話別後,提着籃子繼續往山下去。
免費的東西誰人不喜歡?誰又不想佔這樣的便宜?李嫣之所以做這樣的豆渣餅子也是有這一方面的思量。
李嫣記得從前看過一個賑災的故事,賑災的大臣將沙子參雜在佈施粥中,只有這樣這粥才能喝到流民的口中。
試想一下,不是真的餓到極致,食不果腹的流民誰會去喝這樣的粥?
李嫣做豆渣餅子,雖不至於像粥裏放沙子,卻也是同樣的道理,這東西並不好喫,但凡家中不缺口糧的人家,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會喫這樣的食物的。
觀方纔眼紅的婦人,在聽說了這東西是用豬喫的豆渣做成的後,便也沒了羨慕的想法,這便是人性,有便宜誰不想佔?
李嫣提着食物來到山下的時候,便見到半大的孩子們正眼巴巴的盯着鍋竈中煮着的食物。
老婦們將村民送來的食物放到了大鍋中熬煮,食物原本的香味吸引着這些孩子不眨眼的盯着,柴火上的大鍋。
打完水,正坐着休息的曹江見到李嫣,忙起身迎了上來。
李嫣笑着問道:“給老丈再送一些豆渣餅子過來,不知老丈可還需要?”
曹江是餓怕了的人,又怎麼拒絕的了食物?他對着李嫣連連道謝。隨後招來幾個孩子,拿走籃子中的餅子。
眼看天色不早,李嫣只簡單的與之寒暄幾句後,隨後便回去了。
送完了喫食,李嫣回到家中,堂哥正坐在屋檐下等着自己。
將今日的營收全都彙報給堂妹後,李建民又提起了錢掌櫃今日送來的兩車茶葉。
“那茶葉如今就放在咱們鋪子的庫房中,不知妹妹要作何用處?”
李嫣不由的一拍腦袋,這些日子因着流民問題,竟是將這件事都給忘了。
“大哥不急,這東西是我用來製作茶飲的,現在還缺一樣物什,倒是不急,待我明日去牲口市場看看可有奶羊售賣!”
李建民聽後點了點頭,這兩樣東西李建民都是知曉的,但是妹妹要用來做何種喫食他卻是沒有頭緒的。
李建民不明白歸不明白,倒也沒有窮追不捨的追問,他現在是無條件的相信自家的妹子,在他的認知裏,但凡是妹妹想出來的喫食便沒有不賺錢的。
![]() |
林氏從廚房端着喫食出來,笑着招呼道:“先喫飯了,民兒今日也留在小嬸這兒喫飯吧。”
“不了嬸,家中飯菜都做好了。”說罷,與李嫣打了聲招呼,轉身跑了。
看着跑走的李建民,林氏嘆道:“這孩子,這樣見外作甚!”
今日林氏依舊沒有等丈夫回來喫晚食,這也是李二郎出門前交代的,今日剩下的流民要安置到轄內的各個村落,衙門裏有許多事情要忙,怕是今夜都不一定能回來。
縣衙內,鄭縣令與李二郎正在覈算着安置的流民人數以及需要的救濟糧食。
“大人,秦小公子那的意思是每人的救濟糧食先發十日的,他那邊從南面運來的糧草還七日才能抵達榮城!”
https://www.power1678.com/ 繁星小說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皇帝將這個爛攤子扔給了秦將軍,聽說大營那邊一下子就有三萬三千人成了軍戶。
雖說這些人將來能幫着種田,可眼下這麼多人,也意味着許多張嘴要喫飯!
爲此鄭縣令也表示理解,在如今四處都缺糧食的情況下,秦越還能撥出一部分平價糧支持自己救濟百姓,已是屬實不易。
十日便十日吧,先過了眼前的困境。
“菜種子可都採買了?”鄭縣令關心道。
這個季節也是不缺菜的,先將他們安頓下來,再發些菜種子給他們,等上月餘時間便也有的吃了,既是分配到自己轄內的人員,總是要給人尋一條活路的!
兩人一邊核對人數,一遍計算數目,要說這事兒爲何要兩人忙活,一來縣轄內除了主簿、縣丞沒什麼人識字懂的算數。
最主要一點還是縣令大人對其他人的不信任,畢竟涉及錢帛糧草,最是容易讓人鑽了空子動手腳!
兩人忙至深夜,因第二日還要分派人分發救濟糧,李二郎再次夜宿在了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