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七十年代,人脈比錢更重要

發佈時間: 2025-02-06 15:18:59
A+ A- 關燈 聽書

到底還有什麼東西是方林不會的?

能將殘次的電子元件組裝成電風扇,收集報廢的摩托車車殼和各種零件,加工成一輛輛嶄新的三輪侉子。

https://www.power1678.com/ 繁星小說

現在。

方林又說懂得食品加工。

這位方哥,難道是神仙下凡?

懂得也太多了!

姜衛國同樣一腦袋問號。

馬上翻看記事本的下一刻。

不看不要知道,一看嚇一跳。

前面兩頁是對內銷售,組建食品廠。

第三頁寫着如何出口賺外國人的錢。

口味着手,做出差異化。

針對外國人吃面習慣,截短面條長度。

按照銷售地區不同,將塑料袋**變成桶裝。

配上木頭叉子或者一次性筷子。

除了文字,方林還配上了示意圖。

方形結構的方便面,配上一個四四方方的泡沫塑料盒子。

外面粘着木頭餐具。

之後。

使用薄膜將餐盒密封起來,確保能夠長期保存。

西方人習慣用叉子吃面,夏國周邊幾個國家的餐具則爲筷子。

市場不同。

配備的餐具也不同。

至於火腿腸。

方林同樣給出了圖文並茂的方案。

起名方便面伴侶。

只要有足夠材料和設備。

方林就有信心將一部分食品機械,改裝成符合標準的方便面和火腿腸生產線。

“哥們,你來真的?國內的機械,真能變成兩套食品生產線嗎?”

姜衛國喃喃自語。

方林自信地說道:“衛國,隔行如隔山,軍事技能你這行家,機械工業,我方林不但說是大拿,多少比你們懂得多一些。”

“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國家早就有了香腸灌裝生產線,只不過生產的香腸不是火腿腸,而是東北的紅腸。”

“另外,方便面生產線就更不成問題了,燕京幾家食品廠,多年前就開始嘗試仿造方便面,設備什麼都是現成的,由於缺乏核心技術,這纔沒能造出可以對外銷售的方便面。”

“方哥說得沒錯,這點我可以作證。”

吳紅兵接話道:“燕京部分食品廠,確實有國產的方便面設備。”

隨即,姜衛國臉上出現了各種複雜情緒。

拿起桌上的半瓶啤酒一飲而盡。

“方哥,既然你什麼知道,爲什麼不將方案交給你們廠呢?”

姜衛國問道。

方林笑道:“衛國,小吳,你們覺得廠裏會採納我的建議嗎?”

“這……”

姜衛國愣住了。

工人向廠裏提建議,提出各類技術方案,生產建議,屬於司空見慣的事情。

也是國家一直鼓勵的行爲。

但是建議和建議是不一樣的。

方林拿出的一整套方案,可以說是石破天驚。

方林補充道:“衛國,你沒有進入廠,不瞭解這裏面門道,哪怕是過年要不要多分一斤蘋果,廠領導都要討論半個月。”

“這個大的事情,沒有一年半載能出結果嗎?”

“一個環節過不去,一切都是白費。”

“搞不到,我還會被人扣上不安心本職工作的帽子。”

在這個計劃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年代,你爲工廠創匯幾百上千萬美元,最多是得到一面錦旗,幾句嘉獎。

放在其他人眼。

別說幾百萬美元,就算上億美元,又能怎樣。

反正也和自己沒有關係。

重要性甚至不如這個月,廠裏食堂能不能多供應幾樣肉菜。

給廠裏掙錢,上到領導下到職工,沒一個人感興趣。

可一旦這個月工資少幾塊錢。

房子都能給你掀了。

多幹多錯,少幹少錯,不幹不錯。

方林說得直白,吳紅兵笑得無奈。

工業系統裏的事情,有時候就是這麼的有意思。

姜衛國又說道:“方哥,除了這些,你應該還有別的考慮吧?”

“大家都是兄弟,是兄弟,咱們今天就把話說開,免得日後出現麻煩事。”

姜衛國能夠理解方林想幹一番事業的想法。

男子漢大丈夫。

誰不想幹出一番名堂,名留史冊。

大型企業有計劃經濟保駕護航,不屑自己出去掙錢。

將想法交給脫離計劃經濟的小集體實施,原本無可厚非。

可是。

吳紅兵管理的小集體,是搞電子技術的集體企業。

方林爲什麼不去找食品廠的小集體合作呢?

“衛國,有些實際問題,遠比紙面問題多得多。”

“不說別的,單說出口盒裝方便面的各類材料,物資局會輕易批覆吧?”

“任何沒有前例可循的事情,都要走一條複雜而又漫長的攻關之路。”

“你,小吳,還有你們的圈子,能夠讓這個項目直接飛到終點。”

正常渠道走不通,或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審批的問題,對某些人而言,僅僅是幾個電話,幾張條子的事情。

燕京城裏的大領導多如牛毛。

這些領導的兒子女兒,更是數量繁多。

而這些人,便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想要讓方便面,火腿腸獲許國內銷售許可,出口商品資格,還需要藉助一股力量。

部隊。

一旦部隊領導感受到兩種產品,對於前線戰士的重要性。

必然會下單採購。

有部隊背書,其他部門還敢不開綠燈?

怎麼送到部隊領導手裏?

部隊大院裏的子弟們,成爲關鍵中的關鍵。

提供技術,想法,參與項目,或許無法爲方林獲得大量的財富。

卻能讓方林掌握空前的人脈關係。

一直到83,84年,夏國纔出現營業許可證,個體戶。

在此之前。

個人做生意賺錢等同於投機倒把。

至於說用專利還錢,更是想都不要想。


距離夏國的第一部專利法頒佈,還有五年的時間。

即便有了專利法,也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

現在。

任何技術都是可以共享的。

去年,燕京無線電廠掌握了一項高級芯片技術。

其他半導體企業紛紛發來公函,索要該技術的圖紙。

國有大廠尚且如此。

個人通過專利換錢,想屁喫呢。

說一千道一萬,這年頭人脈最重要。

再過四五年。

公子小姐們就要開始各顯神通,掌握經濟主導權了。

抓牢吳紅兵和姜衛國兩個重要人物,通過他們認識更多的高幹子弟。

進入上層圈子,借他們的關係認識老一輩大佬。

擁有足夠強的自保能力和影響力。

經濟春風徹底刮起來,方林還愁掙不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