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私人工業園區

發佈時間: 2025-02-06 15:41:40
A+ A- 關燈 聽書

衆人分別走下車,林懷民伸手指着綿延無際的荒地。

從這裏出發。

周圍兩百畝地,很快就會屬於風雷公司。

“現在有關部門已經同意將這批土地承包給我,眼下的問題是拿下土地不難,將它們建成工業園區的問題也不大,問題是怎麼吸引港資企業入駐。”

上個月,林懷民再次返回國內。

通過方林牽橋搭線,林懷民與鵬城***陸國棟見了一面。

以投資建設爲名義,向陸國棟申請兩百畝建築用地。

不久後,這片土地將變成一座現代化的工業園區。

規劃設計方面的工作,林懷民會請港城設計院派人過來實地考察,進行規劃設計。

建築材料等方面的問題,鵬城特區會協助解決。

港資企業進行承包建設,還能夠享受專門給予港資企業的兩免三減半政策。

單是免稅一項,就能節省大量的資金。


方林說道:“要讓港商入駐,首先要將工業園區建起來,並且讓廠商們看到工業園區與港城工業區沒有任何區別。”

“港城工業區不能提供的優惠政策,各種便利協助,鵬城特區通通都能給。”

“我已經和陸叔叔說過了,鵬城特區會在不久之後,與國內一些省份簽署勞務輸出合同,這些地區負責爲特區提供大批有擔保的用工人員。”

“港資企業的人力成本降下來,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他們沒理由不來。”

“另外,你安排人在港城註冊幾家企業,以這些企業的名義,宣佈他們成爲首批入駐工業園區的企業,以點帶面引起其他港資企業的興趣。”

“只要有第一批,就一定會有第二批。”

人力成本不僅是困擾星條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頭號問題。

對於港資企業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等一的大問題。

隨着全球經濟開始復甦,以自由貿易港聞名於世的港城,人工成本與日俱增。

材料等生產成本也開始跟着水漲船高。

高成本不僅僅是港城一地的問題。

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和地區,目前都在面臨着這個問題。

“方哥,有情況!”

吳紅兵拍了拍方林的肩膀,衝着不遠處努努嘴。

前方几百米,一大羣男人向這邊快走而來。

謝雲偉心頭一驚道:“師傅,他們不會是你路上說的車匪路霸吧?”

方林皺起眉頭,一言不發。

前方過來十幾名壯漢,看樣子都是當地人。

穿着鄉下百姓常見的解放膠鞋,部分人戴着草帽。

按理說。

特區內外的車匪路霸,流氓地痞已經被一掃而空,短期內難以死灰復燃。

這羣人是什麼意思?

“林老闆!你帶朋友過來,怎麼也不通知一聲,要不是我家兒子告訴我,我們還矇在鼓裏呢。”

前面的一名老男人遠遠吆喝了一聲。

不多時,衆人走了過去。

“王村長,你們太客氣了,我們今天就是過來看看,沒有想打擾你們的意思。”

“我給你介紹一下,這幾位都是我的好朋友,這位是我的知青戰友,也是我過命的朋友,方林。”

當即,林懷民將方林等人介紹給眼前衆人。

經由林懷民引薦,方林得知這羣人是住在附近的村民。

吸取了上一次的經驗教訓,林懷民主動和當地的土着們打好關係。

衆人來自王家村,曾經受過林懷民的小恩小惠。

當初,林懷民承包竹編工藝廠,喫的就是小鬼們的虧。

這一次自己戴着港商的帽子回國投資,但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https://www.power1678.com/ 繁星小說

萬一周圍牛鬼蛇神找自己麻煩,工業園區建設一天都別想消停。

方林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自己當初安排林懷民去港城發展,這步棋走得果然沒錯。

林懷民不但馬上在港城站穩腳跟,與當地一些老闆打成一片。

還能主動吸取經驗教訓,不再犯相同的錯誤。

確實。

想要在當地順利發展,少不了和鵬城的坐地戶,村民土着搞好關係。

這些人或許無法阻止工業園區建設,卻有辦法不停地給你上眼藥。

今天斷的水,明天找幾個二流子無賴過來噁心你。

村長王保國熱情地說道:“林老闆,方林同志,我們已經在村裏準備好了飯菜,你們中午一定要賞光過去喫點。”

“王村長,謝謝您的熱情招待,我替大家做主,一塊過去喫。”

方林更加熱情地說道;“懷民,你開車去附近買點好煙好酒。”

話音落下,方林掏出五張百元外匯券。

看到方林出手就是五百元外匯券,王保國和身後村民們雙眼放光。

聽方林的口音,明顯是燕京人。

出手闊綽不是高幹子弟,也是有門路的大人物。

“方林同志,林老闆,既然是我們請你們喫飯,怎麼能讓你們破費,好煙好酒我這就叫人準備,快把外匯券收起來,小心被人給盯上。”

“附近有不少小偷小摸,幹無本買賣的混蛋,錢不能露白,快把東西收好。”

王保國一副爲方林着想的樣子。

再三勸說方林趕快將外匯券放回兜裏。

鵬城特區經歷了嚴打,但不代表所有的醜陋現象都被一掃而空。

方林用不容置辯的語氣說道:“大家認識的就是朋友,客隨主便這個道理,在我這不管用,這樣吧,這些外匯券你拿着,多買一些好煙好酒,就當我請大家了。”

說完,方林將外匯券塞進王保國的衣兜。

王保國滿臉堆笑道:“方林同志,你瞧瞧,哎呀,下不爲例。”

接着,衆人有說有笑地來到王家村。

每逢遇到大事喜事,村裏會在祠堂前的空地大擺宴席。

各種具有南方風味的菜餚,一盤盤地端到桌上。

作陪的除了王家村的村幹部,還有一大堆村中長輩。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方林送給王家村一個承諾。

工業園區建成以後,王家村村民都可以進廠工作。

一頓飯的工夫,方林獲得了大量信息。

王家村是本地大村,王姓是第一大姓。

七成人口沾親帶故,關係屬於打着骨頭連着筋。

人心齊,民風也很彪悍。

與附近幾個村子發生過大大小小,十幾場協鬥。

無一例外都是以王家村獲勝而告終。

爲什麼這麼猛?

因爲王家村有幾十名從南疆回來的退伍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