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你先派人過去告訴五弟安排她們住下,你再想辦法送信給樊將軍。”溫清婉隔着車簾吩咐。
“屬下這就去安排。”冷十三說完就打馬離去。
溫清婉聽到馬蹄聲離去,才撩起車簾看着冷十三的馬蹄揚起一片塵土。
看到馬蹄飛揚她又想起了蕭瑾,在心裏暗罵自己沒用,竟然又忍不住想他了。
也不知道他是否會想起她,溫清婉嘆口氣,把簾子放下來。
“夫人,我們爲什麼不把那五個女子安排進侯府來做衣裳?”錦雀好奇的問道。
溫清婉搖了搖頭,蹙眉說道:“她們五個女子中的其它四個女子還好說。
她們的親人雖然不會在意她們,但也不會想着害死她們。
但樊十八卻不同,她爹親自帶人四處尋找她,看樣子是很在乎這個女兒。
然而樊府又有人要害她性命,要不然樊十八也不會落單被殷雲飛搶進府。
所以你們主子我才命冷十三把樊十八帶走,以防她被樊家人害死。
![]() |
如果我們收留樊十八的事情被有心人利用,那麼我們侯將要面臨樊大將軍的怒火。
爲了不讓樊家人發現,我只能先把她送到莊子上藏起來,等樊將軍剿匪回來再把樊十八交給他。”
“原來如此,主子真厲害。”錦雀聽着就覺得很有道理,她習慣性的拍馬屁。
但是錦蘭卻很細心,她很不理解的問道:“主子,那爲何不把樊小姐一個人送去莊子上呢?”
“她們幾個人都遭了大罪,讓她們住一起纔有安全感。”溫清婉不厭其煩的解釋道。
https://www.power1678.com/ 繁星小說
前世她深居東宮,不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但她可以肯定樊十八也遭遇了被搶進殷府的命運。
那天她從樊十八的心聲中得知,她很留戀西北,但上輩子卻樊十八沒有回西北。
她留在上京城跟溫二牽扯不清,幾年之後,溫二求旨給他們兩個人賜婚。
前世,殷家大公子沒被人拆穿,所以樊家也沒有容不下樊十八。
“是大嫂的馬車,大嫂回來咯。”小孩的驚呼聲打斷溫清婉的思緒。
“大嫂,你餓不餓?”
“大嫂,有沒有欺負你?”
“大嫂,你有沒有事?”
蕭怡帶着一衆弟妹們一直守大門口,見到溫清婉的馬車,就一蜂窩似的上前噓寒問暖。
蕭老四筆挺的站在大門口等着,沒有往前湊,但英俊的臉龐上全是擔憂。
“大嫂餓了,你們都先進府去,二哥慢慢說給你們聽。”蕭立波跳下馬車大聲說道。
“二哥的聲音這麼大,看樣子沒受到欺負。”蕭立春笑嘻嘻的打趣。
“有大嫂在,誰敢欺負我們?”蕭立波拍着胸脯自豪的說道。
兄弟姐妹們說說笑笑的一起往府裏走去,一路上蕭立波已經把事情說了大致。
相較於威武侯府的歡樂,鎮西侯府內卻籠罩着一股低氣壓的氛圍。
樊三夫人受老夫人之命,陪同樊十八去大理寺,而她卻嫌大理寺晦氣就在對面茶樓裏等。
讓她的丫鬟婆子守在大理寺門口,等樊十八出去就帶她一起回府。
然而她們等到太陽西下也沒見到樊十八,她就好像人間蒸發了。
樊三夫人心情十分複雜,雖然她在內心一直詛咒着那個踐種死了就好了。
但真的不見人了,她又怕老夫人責怪她,罵她善妒,容不下一個庶女。
她坐在馬車裏一直默默思索着各種藉口,老夫人最擔心哪個子孫影響到整個家族的未來。
樊十八去大理寺狀告殷府大公子這個事情,令老夫人和侯爺都十分不喜。
但是老夫人的三兒子很有出息,她肯定要給三兒子幾分面子,不能私下處理樊十八。
樊三夫人一直想利用樊十八健壯的身體,幫她女兒生下帶着樊家血脈的兒子,以此鞏固她女兒在婆家的地位。
可是樊十八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打破她的計劃,現在好了,人乾脆消失不見了。
她夫君如果知道是她把樊十八弄丟了,還不知道會怎麼發瘋!
當她坐馬車踏進府門,一股沉重的壓力撲面而來。
府內的花草隨風搖曳着,彷彿在訴說着她內心的淒涼與孤寂。
她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深深的無奈,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面對這樣的困境。
而跟樊三夫人一樣無奈的還有刑部尚書,他也不知道他今日斷的案會不會得聖意。
他帶着兩個隨從戰戰兢兢的進宮去跟皇上稟告老遠就見到皇上的心腹公公已經在門口等他。
他心中萬分忐忑地走進了御書房,深吸一口氣,開始向皇帝稟告今日斷案的情況。
皇帝端坐在龍椅上,神情莊嚴讓人看不清他的眼神。
但皇上看刑部尚書的眼神,似乎能洞悉他內心的恐懼和期待。
“陛下,今日斷案如下……”刑部尚書顫抖着聲音,將案情一一陳述。
每一個細節,每一個人的表情舉止,都被他描述得淋漓盡致,讓皇上彷彿親臨現場。
皇帝靜靜地聽着,眼中閃過一絲思索,待刑部尚書說完之後,他還沒出聲。
但皇上的手指輕輕敲擊着龍椅,彷彿在權衡着某個重要的決定。
刑部尚書感覺時間彷彿在這一刻停滯了,他的心跳加快,等待着皇上的訓斥。
他的心跳幾乎要脫離胸膛,他不知道皇上的沉默意味着什麼。
突然,皇帝睜開眼睛問道:“殷府的公子真的強搶了樊家小姐?”
“回稟陛下,事實確實屬實。”
“那你包庇他,讓一個小廝頂替他下獄就算了,居然還不直接砍小廝的頭?”
“陛下恕罪……”
“恕罪?你何罪之有?”
“……”
刑部尚書也不知道自己有何罪,他不是顧忌太傅的面子麼!
但他不敢說出口,只能雙膝跪地求饒,“微臣應該判那小廝斬立決。”
他本以爲斷的案很完美,一路上還夢想着得到聖上的認可。
爲官多年,他們心知肚明,大臣之間越是爭鬥,鬥得越狠,對於上位者來說,就越是好事。
沒有哪朝的皇帝,希望看到底下的文臣與武官團結一致,這將會動搖皇權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