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換個地方生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發佈時間: 2025-02-06 15:30:51
A+ A- 關燈 聽書

爲讓自己的話更具說服性,方林又說起尋找會計難如登天的問題。

有經驗的會計,都是各廠的骨幹。

不可能扔了鐵飯碗,跑到修車鋪當臨時工。

沒經驗的無業人員,方林又不敢用。

合作方是外國大企業。

涉及的資金往來不是美元,也是數目不小的夏幣。

既要有耐心,還要懂外語。

最主要的是,方林能夠信得過她。

“莫愁,你覺得這樣的人好找嗎?”

方林問道。

王莫愁輕輕搖頭,眼淚止不住地落了下來。

方林說了這麼多,無非是讓王莫愁心安理得地接受他的幫助。

王莫愁不傻。

豈能不明白方林的良苦用心。

知道王莫愁性格孤傲,不願意輕易接受別人的好意。

故意說尋找會計的難度。

只爲了讓王莫愁打消心理負擔。

“你瞧你,怎麼又哭了。”

方林掏出手絹遞給王莫愁。

“我記憶中的王莫愁,可是幹活幹到三更半夜,只流汗不流淚的鐵娘子,什麼時候變成了嬌滴滴的林妹妹。”

“撲哧。”

聽到鐵娘子和林妹妹,王莫愁想哭都哭不下去了。

“這纔對嘛,來,喫飯。”

看到服務員端菜過來,方林主動起身幫忙接過來。

夾起兩口菜放在王莫愁的碗裏。

“離婚了……”

等到王莫愁的情緒逐漸穩定,方林有一搭沒一搭聊起二人回城後的各自境遇。

得知方林和李秋月早已經離婚,王莫愁並未沒顯得過於意外。

緊接着,方林又將自己和陸思睿的事情講給王莫愁。

這一刻。

王莫愁內心猶如過山車一樣起伏。

方林和李秋月本就不是一路人,離婚也是早晚的事情。

對此,王莫愁看得格外清楚。

李秋月嫁給方林,目的除了跟隨方林回城。

更是爲了過上好日子。

方林一開始或許會被李秋月的美貌迷得神魂顛倒。

但只要過一段時間的日子,未必看不出,李秋月是個什麼樣的人。

沒想到。

方林和李秋月離婚不久,又認識了另外一名姑娘。

並且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作爲知青戰友,有着共同理想的年輕人,王莫愁本該爲方林高興。

可不知道爲什麼,王莫愁一句道喜的話都說不出來。

心裏空蕩蕩,甚至還有點疼……

“對了,你家的那棟小樓,你是怎麼打算的?”

方林隨口問道。

“唉,順其自然吧。”

對於身外事,王莫愁不願做過多的計較。

如果真的去爭,樓裏那些住戶怎麼辦。

“不要了?”

方林問道。

“不要了。”

王莫愁聽出方林想幫自己拿回祖傳的小洋樓,不過無所謂了。

就算拿回來,又能怎麼樣?

樓裏的幾家住戶都是好人。

自己不在的這些年,都靠他們照顧多病的母親。

沒有這些左鄰右舍。

或許母親都堅持不到自己回來。

“怪不得呢,是我想多了。”

方林露出自嘲的苦笑。

不是所有鄰居,都有着一顆喫絕戶的狠心。

最起碼。

住在王家小樓的幾家人,不是這樣的人。

難怪王莫愁母親閉口不提要房的事情。

不是故作清高,不爭不搶。

而不願看到左鄰右舍無家可歸。

“如果你答應,咱們明天就走。”

方林看了一眼手錶。

做明早最早的火車,中午之前就能到達燕京。

先將王莫愁送到修車鋪待一白天。

晚上下班接上陸思睿,商量一下暫時將王莫愁安頓到四合院的事情。

津門對方林是個是非之地。

對於王莫愁,同樣也是不宜久待的地方。

劉大志絕對不會喫這個啞巴虧。

不盡快離開,說不準什麼時候,劉大志就會帶人過去報復。

“好吧,我跟你走。”

王莫愁略作思量,果斷答應了方林的提議。

母親去世,津門對王莫愁來說,已經再無牽掛。

並且這座城市對她來說,有着太多的悲喜記憶。

換個地方生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當晚,方林和徐良二人商量了一下。

決定熬夜值班,防止劉大志連夜尋仇。

明天回到燕京,三人各自找地方補覺。

時間一晃來到早上七點。

王莫愁收拾好幾件簡單的衣物,拿下掛在牆上的母親遺像。

百感交集地鎖上房門。

這一走,也不知何年才能回來。

看着照片裏的女人,方林三人連聲嘆氣。

遺像裏的女人穿着合體旗袍,面帶淡雅笑容。

應該是王莫愁母親年輕時的照片。

即便只是一張照片。

依舊帶着大家閨秀獨有的高貴和優雅。

不怪王莫愁記恨父親。

將毫無生存能力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兒,獨自丟在津門。

分明是要讓她們自生自滅。

來到車站,方林買了兩份報紙打發時間。

火車緩緩啓動。

https://www.power1678.com/ 繁星小說

王莫愁望着流逝的一草一木,眼角滾落下一滴滴的淚珠。

“別想這麼多了,看看報紙,打發一下心情。”

方林將一份報紙遞給王莫愁。

“我去!師傅,你看這條新聞,國家鼓勵老百姓搞個體經濟,開設集體企業!!!”

見王莫愁沒有去接,謝雲偉幫着將報紙拿過來。

猛然間到了早報上面的頭版頭條消息。

根據上級會議精神,國家將大力鼓勵貧下中農,城市無業遊民,返城知青發揮主觀能動性,搞副業,開展個體經營,創辦集體企業。

報紙的第二版和第三版,重點介紹了南方一大批集體企業搞活經濟的創舉。

各家集體企業的負責人,分別被報紙冠以某**王的外號。

帽子大王,襪子大王,螺絲大王……

十幾位南方集體企業負責人,分別於去年年中和年底,帶領鄉親和無業人員,返城知青創辦集體企業。

僅僅一年時間,這些集體企業的資產全部超過五十萬。

萬元戶這個詞,正式出現在報端。

“乖乖,這幫人好大的膽子,竟然能買得起汽車!”

徐良聽後大爲震驚,一把奪過報紙看了起來。

這些集體企業的“大王”,簡直像是另外一個世界的人。

按照報紙上的描述,他們的個人資產全部超過一萬。

個人座駕從自行車變成汽車,摩托車。


甚至於某個海貨大王,以個人名義買了一艘貨船。

“方哥,他們能買車,你也能買啊!”

徐良脫口而出道:“你的三輪侉子送給了雷廠長,不如趁着這個機會,搞一輛汽車開開。”

聞言,謝雲偉連忙點頭附和。

方林玩味道:“你們兩個就這麼盼着我進入啃窩頭?”

“如果現在買車,明年你們再想見我,恐怕就要去燕京勞改農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