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穿書一百七十四

發佈時間: 2025-03-08 18:11:39
A+ A- 關燈 聽書

“媽,你倒那麼多面粉出來幹嘛?”

平時林夢雲對糧食都是算着來,每餐的菜跟饅頭都剛剛好。

“今天都臘月二十五了,我做一些椒鹽饊子,給孩子們吃。”

以前還沒有搞限購的時候,林夢雲每年過年前都會做一些椒鹽饊子跟貓耳朵,用來招待拜年的客人。

在海島,吃的菜比飯多,家裏也有多餘的面粉,可以用來做着面點。

林夢雲就想做一道,以前每年都會做的吃食。

“媽,我不會做,我來給你打下手。”

宋苒苒還沒有吃過叫饊子的零食,學着林夢雲開始搓面條。

還好她以前學過長壽面,幾年的時間,她搓面條的技術越來越好了。

“奶奶,宋媽媽,你們又在做什麼好吃的?”

顧愛民剛從外面瘋玩回家,臉上還有一道泥巴,衣服上也髒兮兮的。

“奶奶再給你做椒鹽饊子,媽,留一點面粉,做一些甜口的饊子!”

宋苒苒從儲物櫃裏拿出半包白糖,打算學着做。

以後寶寶們長大了,也能給他們做來吃。

“可以試試!”

林夢雲也只做過傳統的椒鹽饊子,不過時代在進步,吃食也能改良。

在海島這幾個月,林夢雲吃到了很多她以前都沒有吃過的菜餚。

“愛民,過來燒火,奶奶要開始炸饊子了。”

面條都搓好,也醒發好了,就等着起鍋燒油炸饊子。

“奶奶,我來了。”

顧愛民對做好吃的,都是隨叫隨到。

“媽,剩下的我來炸,您在旁邊指點我。”

宋苒苒看着林夢雲炸了幾次,她接過那雙長長的木筷子,學着林夢雲之前的動作開始炸饊子。

有林夢雲親自指導,不到半個小時,所有的饊子都炸完了。

林夢雲見顧愛民哈喇子都快流下來了,她將甜口饊子跟椒鹽饊子,都分了一份給他。

“奶奶,饊子真好吃!我拿去跟哥哥一起吃。”

顧愛民拿着饊子跑向客廳,見顧愛國正在看課外書,才鬆了一口氣。

“哥哥,奶奶炸的饊子好好吃,可惜弟弟妹妹還沒有長牙,只能喝牛奶。”

“媽,這饊子酥脆起泡不油膩,椒鹽的幹香酥脆,甜口的香甜可口,都很好吃。”

饊子可以長期放置不變質,海島的夏季也可以放上半個月。

要是在燕京,這個時候炸饊子,可以放上三個月。

可以幹吃,也可以做菜,是華國曆史悠久的美食之一。

“啊,宋媽媽,我的牙又掉了!”

顧愛民吃的正香,突然就吐出來一顆乳牙。

“這次是上牙還是下牙?要是下牙你就丟屋頂上,要是下牙你就丟牀底下。”

一般孩子六到八歲換牙,以前兄弟倆嚴重營養不良,身體的骨頭都得不到充足的鈣質補充,更別說牙齒了。

他們是到海島一個月之後,纔開始掉牙的。

宋苒苒倒了一杯涼開白給顧愛民漱口。

“這次是上牙,等我吃完了再丟牀下。”

顧愛民是個小吃貨,他漱完口後也不急着去丟脫落的牙齒,繼續吃的香甜可口的饊子。

這一年的時間,兩兄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掉一次牙,宋苒苒已經習慣顧愛民一驚一乍的了。

宋苒苒見顧愛民沒當回事,就回廚房幫忙給林夢雲打下手炸蘿蔔丸子去了。

臘月二十六,殺年豬。

今天宋苒苒他們不用回燕京,黑臉大叔跟去年一樣,上午殺年豬,下午就推着車送了一頭半豬肉進入院子。

“你家的豬養的可真好,這油熬完都能吃上幾個月了。”

“三個後腿都做成火腿,前腿跟五花做成臘肉,剩下的豬肉,做成香腸跟豬肉脯,排骨跟豬頭…………….。”

黑臉大叔還沒有將豬肉搬下來,林夢雲已經計劃好所有豬肉的歸途了。

“大叔,這次一共是多少斤豬肉?”

家裏的男人都是肉食動物,現在的豬都是純天然,沒有吃過豬飼料,一只半豬的豬肉加起來也才一百多斤。

臘肉香腸跟豬肉脯,都能放很久。

黑臉大叔報了個數,宋苒苒上樓取出現金給了他。

臘月二十七,林夢雲帶着宋苒苒跟雙胞胎,薰臘肉香腸、熬豬肉、炸肉丸、燉排骨、滷豬頭。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一發。

臘月二十九,宋苒苒的在燕京的爸爸宋東陽跟顧父一起到達了海島。

顧北城開車載着宋苒苒一起去接人。

“爸,爸爸,我們在這裏!”

輪船上的人,陸陸續續的從下甲板上走下來。

顧父跟宋東陽個頭都高,宋苒苒一眼就看到了。

她站在車旁邊高高的舉着一個手寫的牌子,能讓他們一眼就看到。

兩人都穿着軍綠色的衣服,龍行虎步的,不一會就走到了他們面前。

“爹,岳父!”

“爸,爸爸,這一路辛苦啦,我們趕緊回家吧。”

三個大男人都是話少的類型,就只能宋苒苒來調節氣氛。

“不辛苦,去年還是當爸爸的人,今年我不止當了爺爺,還當了外公。”

宋東陽見宋苒苒面色紅潤有光澤,皮膚比做姑娘時還要嫩,那雙靈動的眼睛像會說話一樣,眉眼間都是幸福的笑容,一看就是被女婿嬌養的極好。

“嗯!”

對於穿過來相處極少的宋東陽,宋苒苒不知道怎麼相處。

人跟人之間,本來就是靠長時間的相處跟交流來維繫感情。

宋苒苒上輩子已經得到過專一的父愛跟母愛,對於這一輩子擁有很多孩子的父母,宋苒苒都本着隨緣的心態。

https://www.power1678.com/ 繁星小說

幾人上車後,宋苒苒坐在副駕駛,宋東陽跟顧父坐在後座。

“海島跟燕京的天氣真的是天差地別,難怪我家那位樂不思蜀,說以後都要跟着兒子媳婦生活。”

林夢雲剛來海島時,顧父還是有些高興的。

媳婦是醫生,平時管的多,煙不讓抽,久坐也不行,就連夫妻生活也有規定,每個星期不能超過規定的次數。

可時間久了,他一個在家裏,話沒有人說,飯也沒有人做,天天吃食堂,看着別人熱熱鬧鬧的,就想她早點回燕京。

現在誰家沒有三四個孩子,孩子都滿月了,還不想回燕京,還讓他來海島過年。

“爸,這裏四面環水氣溫高,蔬菜跟水果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的,不但魚蝦海鮮便宜,只要有錢,天天吃豬肉也能吃夠。”

開車回家就幾分鐘,宋苒苒簡單的和他們介紹着海島現在的情況。

宋苒苒要是不說話,車廂裏就太安靜了,三個男人都不是能主動活躍氣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