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燕京後,方林和幾人告別。
乘坐公共汽車返回農機廠,順路看了看距離農機廠不遠的小集體。
“臥槽!!!這還是我認識的小集體嗎?”
望着煥然一新的小集體廠區,方林蒙了。
https://www.power1678.com/ 繁星小說
怎麼回事?
自己走錯地方了?
“哈哈哈……”
農機廠會議室,劉保國像講笑話一樣,將方林昨天失態的事情說給鄒四海。
鋼材批文的事情差不多已經談妥了。
下個月。
燕鋼會向風雷公司出售二十噸鋼材。
“老劉,你這位乾兒子當真是了不得,隨便下去走幾圈,就等你發現大量的致富門路,南方的外資企業建廠需要建築材料,更需要大量鋼材,我們廠想要增加收入,也需要銷售門路。”
“這一下子好了,各取所需,合作愉快。”
鄒四海連連感嘆。
如果自己的兒子能有方林一半出色,鄒四海此生也就無憾了。
“乾爹,鄒書記,我這邊有個不情之請,還希望你們能夠答應。”
看到劉保國和鄒四海心情都很不錯,方林趁機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請求。
借人。
借的既不是廠裏的工人,更不是技術員,而是一類特殊的人羣。
退休職工。
“哎呀呀!方林,你小子的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
鄒四海聽後連拍大腿。
方林想要表達什麼意思,劉保國可能沒明白,鄒四海心裏門清。
退休職工是什麼?
是一家企業最重要的寶貴財富。
其中不乏高級工程師,工程師,技術員,七級工,八級工,國家級勞模。
劉保國先是一愣,緊接着恍然大悟。
不得不說。
方林是可以在狹窄空間,發揮最大主觀能動性的高手。
縱然夏國經濟改制重新走上正軌,集體承包,個體經營不再受到非議與打壓。
但也不代表前路一片坦蕩。
新生事物取代舊事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打破僵化保守的局面,讓普通人感受到新生事物帶來的好處,同樣需要大把的時間。
方林謙虛道:“鄒書記過譽了,我這個人就是喜歡胡思亂想,想到哪裏說到哪裏,你們不笑話我,我就已經知足了,當不得您的讚譽。”
“方林,做人謙虛是好事,可也不能過分謙虛。”
鄒四海打趣道:“說吧,需要什麼類型的退休職工,技術人員還是勞模,我們燕鋼絕對鼎力支持。”
五十年代到現在,不論是農民還是城裏人,但凡是夏國人,工作分配問題全部有國家負責。
即便國有企業大不如前,鐵飯碗沒有以往那麼牢固。
可畢竟是旱澇保收。
從成爲國有職工那一天起,你的喫喝拉撒,生老病死都由國家管了。
造成了國有工廠只進不退。
返城知青找不到工作的局面。
方林是個技術專家,這一點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一個好漢三個幫。
方林有能力的同時,也需要一大批同樣有能力的人協助。
被方林承包的小集體既不屬於國有企業,也沒有任何的編制和行政級別。
屬於特殊年代的特殊存在。
進入裏邊工作的各類人員,全部爲臨時工身份。
有本事的技術員,有能力的技工,怎麼可能放棄鐵飯碗,去什麼都沒有的小集體上班?
人才又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動力,也是一家企業最爲寶貴的財富。
劉保國和鄒四海身爲國有大廠負責人,對這點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正面走不通。
方林走了一條其他人沒有走過的路,向兩家大廠的退休工人下手。
劉保國接着說道:“林子,這裏都是自己人,你有什麼話但說無妨。”
“退休職工的思想工作我去做,想辦法動員他們去小集體幫你。”
“凡是你需要的人才,我都會想幫你說服他們。”
方林不假思索地說道:“鄒書記,乾爹,我準備通過自己的個人能力,以及退休職工的技術協助,完成一項我們所欠缺的產業突破。”
“通過自力更生等手段,研發出國產四軸數控機牀!”
“什麼?!四軸機牀!!!”
下一刻,劉保國和鄒四海大驚失色。
高端數控機牀對夏國各機械加工企業而言,絕對是可望而不可求的高端貨。
劉保國磕磕巴巴道:“林子,你有多大把握?”
方林平靜自若地回答道:“如果有我一個進行技術攻關,以現在的各項條件而言,研發四軸數控機牀的成功概率,只有三成到四成。”
![]() |
“可要是加上各行各業的優秀退休職工,足夠的材料與設備,成功把握不低於70%。”
說完這句話的同時,方林有所保留地講出一些自己的底氣所在。
家裏的計算機儲存有方林對於四軸數控機牀,多軸加工中心的各項數據理論,原理構思。
前期研究工作已經準備就緒。
剩下工作內容是將技術專家,高級技工集合起來,完善四軸數控機牀的最後攻堅。
材料和人員齊備情況下,研發國產四軸數控機牀的可能性還會進一步增加。
“你是什麼時候產生研究數控機牀這個念頭?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做這方面的準備?”
鄒四海插話說道。
“差不多一年多之前。”
方林正色說道。
那個時候,方林去機械八廠給工人同志們上課,傳授熱加工的技術理論。
碰到兩名利用數控機牀技術耀武揚威,喫拿卡要的外國人。
從那一刻開始,方林就產生了研發國產高端數控機牀的想法。
“鄒書記,乾爹,你們可能也知道,我們國家當前能夠買到的進口機牀,僅有三軸數控機牀,相比於四軸機牀,三軸機牀存在着大量的加工短板。”
“至於說獲得四軸進口機牀的可能性,難如登天。”
當即,方林如數家珍地說出國內目前的數控機牀困境。
四十年代末期,西方已經開始使用數控加工中心。
到了現在。
五軸機牀成爲西方工業的桂冠。
而在夏國,三軸數控機牀已經是了不得的先進設備。
二戰結束不久,爲限制東方陣營發展,以星條國爲首的一系列西方國家,聯合簽署了戰略商品進出口管控協議。
又稱巴統協議。
數控機牀位於該協議的第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