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項目進展與資金撥付關係

發佈時間: 2025-02-06 15:43:56
A+ A- 關燈 聽書

不知情人見到肯定會驚掉下巴。

以往,經常有上級領導來雷達研究所視察工作。

每一次,大佬們都是被無數人簇擁。

只是這一回,情況顯得十分詭異。

一名年輕人走在前面,簇擁他的都是部隊領導。

“原來是這樣!方林同志,你他孃的真是個天才。”

“同志們,我認爲比起部分被修復的預警機電子裝備,方林同志從預警機中獲取的數據更加引人注目。”

“確實是這樣,最開始的我們認爲E-3望樓預警機是在E-2鷹眼預警機的基礎上,進行的升級換代,如今來看,望樓預警機和鷹眼預警機根本不是一種東西,前者比後者的技術領先程度更高。”

“方林,如果通過現有裝備,技術,人員,進行國產預警機研究,我們應該先從哪個方面入手呢?”

裝備部大佬們既是軍人,也是技術方面的半個專家。

通過方林給出的只言片語,衆人舉一反三。

獲得了大量之前沒有想過的技術經驗和想法。

“你們都先停一停,一路上問個不停,你們不累,不怕累壞了方林?”

姜大虎笑呵呵道:“方林剛睡醒就被你們一羣人圍着問東問西,腦子肯定暈暈的,先讓他坐下休息休息,抽根菸,喝杯茶,休息好了再回答問題也不遲。”

說實話,方林腦中確實有些亂。

順理成章坐到了會議室椅子上,接過姜大虎遞來的香菸。

喝了杯茶,抽了口煙,方林的狀態逐漸恢復如常。

開始一一回答衆人的問題。

這時,一位部門負責人向姜大虎使了個眼色。

不明所以的姜大虎走過來,說道:“老劉,你有什麼事?”

“像方林這樣的技術天才,留在地方工作實在太浪費人才了,我建議應該將他特招進入部隊。”

“老梁,你之前也說了,方林在機械,電子領域有着異於常人的技術天賦,這一次的預警機修復工作,方林同志更是居功至偉。”

“我剛纔詢問配合方林工作的雷達研究所部分技術人員,他們對方林的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讚不絕口,由此證明方林年齡非常小,卻具有大量技術儲備,超過普通人的學習能力。”

老劉主管裝備部人事工作,對於人才有些迫切的需求。

方林只要答應,特招入伍的手續全部由他們人事處負責。

不用姜大虎操一丁點心

“這個嘛……”

對於特招方林入伍,姜大虎早有心思。

邀請方林成爲裝備部的一員,協助部裏解決部隊裝備落後的一些問題。

偏偏。

方林是個極有個人主見的性格。

別人認爲千金難買的大好事,到了人家方林面前,方林未必會稀罕。

什麼是天才?

天賦異稟,常人難以捉摸的人才。

大部分天才能力出衆的同事,還生了一副古怪的脾氣和不合羣的性格。

一旦被方林拒絕。

姜大虎臉上掛不住倒是其次,很可能會影響裝備部和方林之間的關係。

更何況。

方林對姜家有恩。

沒有方林提出的各種辦法,姜大虎的寶貝兒子姜衛國,很可能已經因爲流氓罪鋃鐺入獄。

想到姜衛國

姜大虎心裏有了主意。

兒子攜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兒於昨天回國探親,目前住在友誼賓館。

當即,姜大虎有了安排。

叫丁祕書給姜衛國打電話。

邀請方林加入部隊,成爲軍隊科研技術人員這件事情不能急。

姜衛國和方林都是年輕人。

這些話,姜衛國比姜大虎更方便出面。

另一邊。

方林給出國產預警機研究的新方向。

擁有與西方性能相近的預警機,首要問題是系統問題。

方林當場用梁奮鬥對於四軸數控機牀的分析理論,描述眼下國產預警機項目。

“七十年代,我們已經開始進行國產預警機研究,工作重心肯定放在搞懂電子預警機的原理上面。”

“而搞清預警機的原理,其實並不能真正的是重點,預警機裏的各種電子裝備,數字計算機纔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預警機數字計算機,相當於電子飛機的大腦。

通過高精密數字計算機系統,預警機可以遊刃有餘地完成各項既定任務。

幾天的時間裏,方林帶領衆人修好的預警設備,分別鷹眼預警機的同步器,天線控制器,大量的微波元器件,雜波處理器。

各類元件與數字計算機相連接。

沒有能拿得出手的電子技術,雷達技術。

就算搞懂鷹眼預警機,甚至是望樓預警機原理。

裝備部僅僅是完成理論瞭解。

距離真正研發,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一番振聾發聵的技術發言,引來衆人紛紛點頭。

一口喫不成胖子這個道理,大夥比誰都要懂。

問題是。

預警機的作用遠大於其他作戰飛機。

方林走到會議室黑板牆,拿起粉筆寫下了一行字體。

預警機神經中樞。

又在下面畫了一張蛛網圖。

“諸位請看,這裏分別是預警機的幾項特點,高空預警探測,對敵軍進行不間斷的電子偵察,統轄我方空域的各類型作戰飛機。”

“這些功能統統離不開高精尖的電子系統,更不開這裏……”

說罷,方林點了點太陽穴。

數字計算機。

方林口中的數字計算機,既然是預警機的大腦,更是整架飛機的神經中樞。

大腦之外,還要有眼睛,耳朵。

預警上面的大盤子雷達,就是它的眼睛。

第一步是搞明白預警機的數字計算機。

第二部,研發預警雷達。

搞懂整架飛機的原理之類的項目,完全可以放在後面。

講到這裏,方林提出了一個問題。

https://www.power1678.com/ 繁星小說

假設。

裝備部和有關科研部門,一門心思盯着預警機原理埋頭苦幹。

期間沒有如何任何的進展。

上面的撥款,還會一直保持順暢嗎?


看不到成績的研究,還能一直繼續下去嗎?

此話一出,衆人齊齊變色。

國家的科研資金是有限的。

縱然是軍事科研,也不可能要多少,上面批多少。

第一次預警機研究,正是因此沒有取得任何突破性進展,纔會被勒令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