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新皇登基這一日,整個京城籠罩在一片喜慶而莊嚴的氛圍中。
街道兩旁張燈結綵,百姓們扶老攜幼,擠滿了觀禮的主道。
李蔓菁換上一襲絳紫色的官制宮裝,領口與袖口處繡有金絲團紋,端莊中透着一絲華麗。
她梳着莊重的墮馬髻,珠釵點綴其中,整個人顯得清雅而威儀。
李修明與魏紅綢也都換上了符合品級的官服。
他們分別坐上馬車,前往皇家祭壇,參加新皇登基儀式。
馬車穿過熙攘的人羣,在皇家祭壇前停下。
三人整理儀容,由內侍引領着走入會場。
祭壇周圍早已人聲鼎沸,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列隊而立。
巳時三刻,祭壇中央,新皇趙承澤一襲黑底金紋龍袍,神情沉穩而莊嚴。
一位身披玄色祭袍的國師緩步走上高臺,長鬚微動,手中捧着用金絲鑲嵌的玉冊。
他的聲音低沉有力,帶着一種不容忽視的威嚴:“承天之命,奉祖宗之法,今日皇室宗族第四代,趙承澤即位爲帝,天佑北國,萬民共慶!”
國師的話音一落,衆臣齊齊跪拜,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姓的歡呼聲從祭壇外傳來,如潮水般此起彼伏,直衝天際。
趙承澤緩緩接過國師捧上的玉璽,將其高舉過頂,朗聲道:“朕承天命,必當勤政愛民,護佑社稷,平定天下,還百姓一片安寧!”
在場之人皆心生敬意,朝陽映照在他龍袍之上,金色飛龍,熠熠生輝,宛如一尊天降的神只。
“慢着!”
一個洪亮的聲音驟然穿透人羣,直擊人心。
聲音充滿威嚴,打破了祭壇上的肅穆與莊嚴,引得所有人震驚地循聲望去。
只見一隊身披鎧甲、訓練有素的士兵整齊列陣,沿着皇家祭壇的臺階徐徐行進,身上殺伐之氣令人膽寒。
而最前方的帶隊之人,正是許久未曾露面的江陵王趙承澈。
趙承澤站在高處,目光冷峻地望向來人,眉頭微微蹙起。
站在人羣中的李蔓菁看見趙承澈,心中猛然一跳,不安的情緒頓時涌上心頭。
高臺之上,國師目光如炬,沉聲說道:“江陵王,今日乃新皇登基大典,你擅自帶兵闖入皇家祭壇,意欲何爲?”
趙承澈不急不緩地擡頭,目光落在祭壇中央的趙承澤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開口道:“敢問新皇殿下,今日登基爲帝,可有先皇的傳位遺詔?”
這句話猶如平地驚雷,瞬間引得百官譁然,議論聲如浪潮般此起彼伏。
站在百官隊伍中的魏御史立刻站出來,滿臉不滿地斥道:“先皇駕崩時事發突然,未能留下遺詔。然而靖王殿下文成武德,宅心仁厚,福澤萬民,乃是文武百官一致推選的新皇人選。”
趙承澈卻淡然一笑,語氣不急不緩:“你們沒有先皇遺詔,本王這裏倒是有一封先皇遺詔。”
此言一出,場內氣氛驟然一凝,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趙承澈,臉上寫滿了震驚與難以置信。
趙承澤目光深沉,涼薄的眸子透出一絲冷意,淡淡地睨着趙承澈。
他心中已然明瞭,對方所謂的“遺詔”究竟是什麼籌碼。
魏御史皺着眉頭,憤然斥道:“江陵王,休得胡言,皇上駕崩之時,你都不在皇宮,又從何得來的遺詔?”
趙承澈勾脣一笑,語調平靜卻擲地有聲:“魏御史誤會了,本王說的並非當今先皇的遺詔,而是本王祖父——高祖皇帝親手所留之詔。”
此言一出,羣臣更是譁然,連一直沉穩自持的國師也不由皺起眉頭,質問道:“荒謬!高祖皇帝早已仙逝多年,如何還能留下遺詔?”
趙承澈從容不迫,擡手一揮,示意隨行的親衛取出一卷錦緞密封的詔書。
他目光掃過在場衆人,聲音平靜卻極具威勢:“是與不是,本王願當着文武百官的面,揭開真相,一看便知!”
宮人上前,接過詔書,雙手恭敬地將其呈到趙承澤面前。
趙承澤垂眸掃了詔書幾眼,神情平靜,隨即將其遞給身旁的國師。
國師接過詔書,仔細審視着上面的內容,不經意間瞳孔猛然一縮,握住詔書的手指微微收緊,彷彿看到了不可思議的事情。
詔書隨後在百官之間依次傳閱。
每個人看完後,臉上無不浮現出震驚之色。
趙承澈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
![]() |
“本王今日前來,便是爲了撥亂反正。昔年趙躍帶兵圍宮,污衊我父王謀逆,禁錮我父皇,假傳聖旨篡奪皇位。豈知,高祖皇帝早就立下詔書,封我父王爲新皇。”
https://www.power1678.com/ 繁星小說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衆人,聲音更添幾分鋒芒:“這些年,趙躍竊取了我父王應得的一切,如今,他的子嗣也該將這一切如數奉還了!”
趙承澈的話字字如刀,直擊人心,百官神情愈發凝重,場內氣氛一時間壓抑得令人窒息。
趙承澤穩立於祭壇高處,身姿挺拔,威儀天成。
他舉起手,示意百官安靜。
沉穩的聲音在祭壇上回蕩:“江陵王所言,確實是驚人之語。但僅憑一紙來歷不明的文書,便欲撼動江山根基,未免過於草率。退一萬步來說,北國有律在先:前朝不管,當朝之事。你這張詔書中涉及之人,不管是先江陵王還是先皇,皆已作古,這份詔書,早已失去效力,如何能以此定論當朝皇位的歸屬?”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在場衆人,薄涼中帶着令人不敢直視的威壓:“愛卿們,你們說,是與不是?”
百官面面相覷,一時無人敢開口。
趙承澈聞言,臉色陰沉幾分,冷聲道:“趙承澤,你這是強詞奪理!高祖皇帝親筆詔書,不容抹殺其威權!”
趙承澤神情未動,微微側首,語調依舊冷靜:“江陵王,本王並非抹殺,而是循禮而論。若你執意要此詔書爲憑,那麼依律當請三公九卿審查,方能定奪其真僞。此事事關國本,豈容草率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