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壓縮機的最後一環,金屬材料

發佈時間: 2025-02-06 15:52:36
A+ A- 關燈 聽書

統一完各方思想,方林決定在年底之前,正式立項國產壓縮機研究。

生產組裝更多的加工中心需要時間,用國產處理器,電子元件,代替進口設備也需要一段時間。

方林這邊沒問題,燕京農機廠更加沒有問題。

先不說燕京農機廠是方林的孃家。

就說小夏芯公司是農機廠下屬企業。

研製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製冷壓縮機,夏芯公司喫肉,農機廠也能跟着喝湯。

敲定聯合進行製冷壓縮機研究的相關內容,方林婉拒衆人留自己在廠裏喫晚飯的好意。

告別劉保國和各位廠領導,方林開車去了燕京鋼鐵廠。

“鄒書記,事情就是這樣,請你理解這麼做,我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一鍋飯三家喫,每家都能喫飽,可一旦人數變成十個,二十個,這麼多人共同分一鍋飯,能喫個半飽,都要說一聲阿彌陀佛了。”

辦公室裏,方林開門見山提出和燕鋼合作的項目流程。

用國產金屬材料代替進口壓縮機材料。

相關技術專利方面,方林已經有了準備。

不過這些技術專利不會直接提供給鋼鐵廠。

不久以後,風雷公司會以聯手合作的方式,向燕京鋼鐵廠有償授權技術專利。

後天,陸思睿等人將啓程前往鵬城特區,方林已經提前通知林懷民,安排人去鵬城和陸思睿見面。

將陸思睿帶過去的冶金圖紙和技術資料一併拿回港城。

通過港城進行技術專利註冊。

日後,港城風雷公司用甲方的身份提供技術授權。

由燕鋼負責加工生產。

鄒四海掐滅手裏香菸,說道:“你之前和吳老見面,就沒有問問咱們國家到底什麼時候纔能有屬於我們自己的產權專利法規?”

方林攤開雙手,無奈道:“這種事情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清楚的,鄒書記理應清楚,任何新生事物都會面臨着矛盾和反對意見,我們能做的只有順其自然。”

經濟改制是應該走一步看一步,還是一往直前的大踏步前進。

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還將持續很多年。

同理。

有關夏國第一部專利法的制定和落實,同樣處於激烈的交鋒當中。


一九八四年,夏國正式頒佈了專利法。

之前的數年裏,關於專利法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過。

到底是全面效仿西方,按照西方模式進行專利法規制定。

還是學習以蘇熊爲首的東方陣營。

兩種論點有着大量支持者,絕非幾句話就能說清楚。

“雖然這麼做有點不地道,但不管怎麼說,先把自己喫飽纔是上策,自己都喫不飽,我們又拿什麼和西方人競爭。”

“您能夠理解,我就知足了。”

方林笑了笑,鄒四海的反應盡在預料當中。

如果這個時候將新型金屬技術交給鋼鐵廠。

不出三五個月,相關技術就會流到全國各大鋼鐵廠。

專利法誕生之前,國內科學技術依舊處於共享狀態,你的就是我的,同行業不分彼此。

沒有授權費,更沒有專利保密的說法。

況且。

將專利掛在風雷公司身上,還有一層好處。

風雷公司屬於港資企業,不在巴統協議的管控對象之列。

手裏有專利,就有權向西方進口部分現階段暫時解決不了的材料。

關於這些,方林不用點得太透。

鄒書記年紀大,膽氣,腦筋和眼光,絲毫不比方林差多少。

要不然,他也沒資格被安上企業改制急先鋒的外號。

別人不敢做的事情,鄒四海敢。

別人不敢和上級部門拍桌子,鄒四海拍了不止一次。

明白方林有哪些方面的顧慮,鄒四海除了表示理解,又詳細詢問授權風雷公司的各項專利內容。

聽到新型軸承鋼的冶煉工藝,鄒四海臉色突變。

“夏芯公司組裝四軸數控加工中心用的是常規金屬材料,如果軸承鋼技術得到更進一步發展,你們是不是就有能力,接觸到五軸加工中心?”

軸承鋼技術聽到普通人耳中,會以爲是一種常見金屬材料。

只有業內人士才清楚,方林介紹的新型軸承鋼技術,到底能取得多大的市場反應。

新型軸承鋼除了能夠進行各種設備加工的質量,還能進一步提升數控機牀的精度。

方林自豪地說道:“我們公司已經解決了四軸數控機牀有沒有這個問題,接下來,將會開啓技術推進,一點點增強四軸機牀的技術實力,最終一鼓作氣,攻克五軸加工中心。”

https://www.power1678.com/ 繁星小說

鄒四海頻頻點點。

精密配件和處理器,集成電路代表着多軸加工中心,是否名副其實。

金屬材料性能越好,精密配件精度越高。

另一方面。

電子材料更是關係着多軸加工中心的控制程序性能。

三家合作,聯手做大。

鄒四海不難預見當這些技術和設備全部落地生根,夏芯公司的發展前途將會不可限量。

得到風雷公司的冶金技術授權,燕京鋼鐵廠也將會插上騰飛翅膀。

不理會方林的意見,鄒四海非要帶方林回家喫飯。

不多時,鄒四海的汽車停到家門口,一年三十多歲的男人急匆匆從家裏出來。

看到自家兒子的一副火燒眉毛的樣子,鄒四海沒好氣地說道:“一天天比我這個當書記的還要忙,你幹什麼去?”

“爸,我的事情您少管。”

撂下這句話,男人騎上自行車揚長而去。

“三十多歲一點都不讓人省心,小方,讓你見笑了。”

鄒四海表情黯淡。

同樣都是年輕人,瞧瞧人家方林。

再看看自家的兒子,一個是技術人才,創匯高手。

另一個每天和一羣幹部子弟廝混。

每次問他,總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方林動了動嘴脣,最後什麼也沒有說。

清官難斷家務事。

有的事情方林即便知道,也未必能改變什麼。

猶如方林現在沒有能力,改變專利法難以誕生一樣。

“李小勇,你又給我起什麼幺蛾子?”

剛剛回到房子裏的李秋月,迎來了一個爆炸性消息。

不省心的弟弟李小勇,毫無徵兆地找到這裏,通知姐姐李秋月,自己要和人結婚了。

女方張口就是一萬塊錢彩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