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回憶

發佈時間: 2025-03-14 11:58:05
A+ A- 關燈 聽書

可她知道周氏一定會獅子大開口,這麼好的一個人,又是自己的救命恩人,終究還是不要被自己拖累的好。

果然,周氏一聽對方要上門提親,一開口就是十兩銀子!

十兩銀子,那是普通人家整整兩年的家用啊!

https://www.power1678.com/ 繁星小說

小橋村出嫁的新婦,聘禮最高的也就數村長家的閨女了,夫家在鎮上經營着一家鐵器鋪,家底還算殷實,那也不過才五兩啊!

大姐崔雲芳當年收的聘禮還不到二兩銀子,周氏真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啊,崔雲珠的頭低低垂下,不敢再看陳硯一眼。

哪料陳硯竟一口答應了下來!

後來崔雲珠的臉被毀,陳硯的大嫂王氏竟突然領着媒婆替他上門提親。

所有人都驚訝陳家居然還會派人來提親,大夥兒把崔家圍得水泄不通。

崔雲珠心裏也燃起了一絲希望。

只要陳硯不嫌棄她,她往後一定好好待他!

“嘖嘖嘖,我還想看看是個什麼樣的天仙,把我家小叔子迷得神魂顛倒,居然肯花十兩銀子娶回家!你這副樣子,不出來嚇人都不錯了,還想嫁到我們家來?還不如花二兩銀子去街上買個丫鬟回來。”

“你們家想銀子想瘋了吧?把我們陳家當傻子呢,我娘讓我來是叫我和你們家說一聲,這親事可成不了!我們家小叔子也不是個傻子!”

王氏一進門就說道這門親事可不作數,還對着崔雲珠的臉冷嘲熱諷了一番纔不緊不慢地離去。

臉毀了不說,還被當衆退親侮辱。

從此崔雲珠徹底淪爲了小橋村的笑話!

她頓時心如死灰,也怨恨陳家,既然不想結親就算了,爲何還要特意跑來在自己的傷口上撒鹽?

一年後整個昌南縣都鬧起了饑荒,田裏顆粒不收,周圍的地方也是如此,方圓幾百裏的河水全都乾涸了。

再在村裏呆下去就是一個死,所以村長和大部分村子一樣,號召村裏人開始往南邊逃難。

逃難的路上,只因爲崔祥說了一句太餓,周氏便爲了一小袋巴掌大的粗糧就把崔雲珠給賣了!

幸好陳硯及時趕到,用兩倍的粗糧把崔雲珠救下,從此她就成了陳家的人,跟在了陳硯的身邊。

逃難的路上很苦,可陳硯有什麼好東西都會第一時間想着她,在別人欺負她時一直護着她。

崔雲珠也終於鼓起勇氣問出了那個埋在心底許久的疑問,陳硯聽了她的質問,瞪圓了雙眼一臉不可置信的模樣。

他眼眶紅了紅,瞬間攥緊了拳頭,低聲說了句:“抱歉。”

當時他整整一個月早出晚歸到山上去打獵,好不容易賣了獵物,加上自己私下存的銀子湊齊了十兩,立馬興高采烈地跑回家去求他娘到崔家提親。

自己則又跑回山上,準備多打些獵物換些銀子給崔雲珠買件新衣裳。

可不巧鄭氏幹活時扭傷了腰躺在牀上動不了,就把銀子給了大兒媳王氏讓她去崔家提親。

鄭氏清楚王氏平日裏小心思多,可眼下沒有其他辦法,還特意囑咐了她要把事情辦好,對小兒子未來的媳婦兒客氣些,要是搞砸了要她好看。

誰知提親那天,王氏沒去多久便頭髮凌亂地跑回了陳家,臉上也是髒兮兮的,跑到正屋坐在地上扯着嗓子就開始哭。

說崔家嫌銀子少不肯嫁,不僅搶了她帶去的十兩銀子,崔家母女還動手把她推了出來。

王氏一邊哭一邊罵,任誰看了都覺得她受了天大的委屈。

鄭氏聽了後原本滿是笑容的臉瞬間垮了下來,躺在牀上大喊陳家老大和老二準備去崔家說理。

剛回到家的陳硯站在院子裏也聽到了周氏的話,以爲崔雲珠不願意嫁給他,提着新衣裳的手慢慢垂了下來。

他在屋外站了許久,還是進屋去勸了鄭氏:“娘,銀子我不要了,我送她回去本就壞了她的名聲,是我考慮不周。她現在既然不願意嫁,這銀子就當是我的補償吧……今日的事對不起大嫂了,這身新衣裳就當是給你賠罪。”

王氏瞬間破涕爲笑,爬起來接過新衣裳,好一頓摸着手上的料子。

沒人注意到王氏在聽到陳硯說銀子不要了時眼底的竊喜。

也沒人覺得奇怪,王氏平日裏這麼斤斤計較的人居然會輕易把銀子拿給崔家,被搶了也不嚷着去搶回來,只當她是因着銀子是小叔子掙的不好多管罷了。

鄭氏看着失落的小兒子,哪能不曉得他的傷心呢,他沒日沒夜地冒着危險上山打獵不就是心裏有人家嗎?

現在這事變成這樣,唉。


“算了,你自己辛苦掙的銀子既然都說不要了,咱們還去討什麼呢。兒啊,天底下的好姑娘多了去了,娘改日就去問問誰家姑娘到了年紀,保準找一個讓你滿意的……”

崔雲珠聽了陳硯的話早已泣不成聲,原來真相竟然是這樣,陳硯從沒想過不要自己!

陳硯輕輕攬住她:“我後來想了許久,還是覺得你不會做那樣的事情,知道小橋村全村往南邊逃難後擔心你所以找了過來,幸好,幸好……等我們回去和爹孃會合,就請他們爲我們做個見證。”

“我也一定還你一個公道!”

二人緊緊相擁,無需多言就已經認定了彼此。

陳家所在的榆林村有許多人也陸陸續續往南邊逃難了,但陳家卻被陳硯說動還未動身。

陳硯常年在山中行走,發現饑荒剛開始時山林深處有條溪流雖然水流減小卻不像村裏的井水、河流那樣幾近乾涸,深山中可食用的野菜也有許多。

只不過深山多野獸,地形又複雜,村民不敢深入所以纔沒人發現。

他認爲往南逃,路途遙遠又多變數,家中的糧食可能都支撐不了走到南邊。路上暴亂也一定數不勝數,所以說服了陳父和鄭氏先不急着動身。

往回趕的路上並不太平,周圍的城鎮都已經亂了,大家都想着往南邊逃可以有一線生機,所以路上的難民多如牛毛。

偷摸搶砸都是小事,有的人聚集在一起組成隊伍,對許多弱勢的難民下手,剛開始還是打人搶糧食,到後來已經開始強搶女人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