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臣妾自然是得上天眷顧的,不然也不會遇見陛下,得陛下相中呀!”
萬溶月一語雙關,即肯定了皇帝的話,又順帶誇了誇皇帝眼光好。引得皇帝一陣心情舒暢。
“對了,方纔你說小六此次的比試,亦有秋寧的幫助,這又是怎麼回事?”
皇帝似突然想到了什麼,開口問道。
這時,只見秋寧小心翼翼的從一側的袖子裏掏出來一本小冊子,恭敬的遞到皇帝手裏。
大概是保存了很久的關係,冊子的封頁都已經有些泛黃和卷邊了。
“奴婢不敢欺瞞陛下,六皇子所作的詩,包括對子,其實都是來自這本冊子。”
皇帝先是一愣,緊接着又感到一陣釋然。
他就說,六皇子一個年僅六歲的孩子,哪兒來的這逆天的本事,原來是提前準備了‘法寶’。
皇帝接過那本冊子,隨意的翻看起來,裏面大概有上百首古詩詞,每一首都堪稱絕句。
書的後面,就正好記錄了宴會上出現過的那幾道算學題目。還寫明瞭解題步驟。
“這冊子上面的詩詞,應該也都是蒐集而來,不像是同一人所作,此物你又是從何處得來?”皇帝出生問道。
“奴婢不敢欺瞞陛下,這冊子,其實是奴婢的姑姑所書,奴婢小時候在府中的藏書閣偶然拾得。覺得上面的東西都十分受用,便做主保存了下來。也算是對姑姑的一絲念想。”
聽聞秋寧提起她的姑姑,皇帝這這纔想起來,當初名動全京城,連先帝都親自寫詩誇讚的才女——秋無燕。
“你說的,可是當年名動京城的秋家嫡女,秋無燕?”
秋寧點頭,似陷入了一片柔軟的回憶當中,“沒錯,後來聽父親說,此乃姑姑當年臨終前的手書,十分珍貴,如今奴婢靠着姑姑當年的遺作幫助六皇子一揚國威,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秋寧的姑姑秋無燕,當初是整個大夏公認的第一美人,且極具才華,聰慧無雙,自小就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
先帝本來有意要迎娶秋無燕入後宮的,怎奈那年大夏突然爆發一場十分可怕的瘟疫,秋無燕也沒能在那場瘟疫中倖存,最終紅顏薄命,逐漸消失於人前。
然而她當初所作的一些詩詞文章卻是很好的保存了下來,被人爭相傳頌。
聖景帝雖然沒見過秋無燕,因爲他那時候還小,不過也聽說過秋無燕才名遠揚,又是如何生的美貌等等,就連母妃(如今的太后)也都對此女忌憚不已,直言若是此女入了後宮,其餘衆人怕都要成爲一尊擺設了。
好在後來她死了,先帝沒過幾年又重新選妃廣納後宮,世人這才逐漸將這名女子給遺忘。
“逝者已矣,你也看開些,這冊子朕拿着也無甚用處,既是你姑姑遺物,你且仔細收着吧。”
秋寧接過冊子,恭敬的道了謝,同時在心裏默默的唸了一句。
對不住了姑姑,如此情景下,只能暫時拿您出來背鍋了。
這些詩詞,其實根本就是秋寧根據上一世的記憶,從柳青青作過的詩詞當中寫出來的。因爲她知道,上一世,柳青青就是仗着自己一身的才華,穩穩在後宮立足,囂張不可一世。
而這一世,她猜測,柳青青也會用同樣的手法,偶爾作幾首詩來吊着郭家人,藉着幫助太子的名義,想作弊讓太子在宴會上大放異彩。
只不過不好意思,這次被秋寧給搶了先了。
爲了以防太子等人後續向皇帝告發,秋寧後來又不得不僞造了這個看上去年代久遠的詩冊,並先一步在皇帝面前過了明路。
這樣一來,就算後面太子和皇后想要告秋寧抄襲,秋寧早已佔了先機。
![]() |
她料定郭家人肯定不會主動說出這些詩乃是一個青樓女子所作,並且郭奕安還私下裏給這女子換了一層身份,如今正生活在五品官禮部郎中周大人的府上。
https://www.power1678.com/ 繁星小說
果然,皇帝在回到勤政殿後不久,就聽聞皇后帶着太子來訪,說是有要事要朝着自己告發。
待手裏的最後一道奏摺批完,他便命人將太子帶到了隔壁偏廳。
“臣妾參見陛下。”
“兒臣參見父皇。”
“起來吧,朕聽說你們有要事要朝着朕稟告,到底是何事這麼着急。”
皇帝命他們母子二人起身後,就率先發問。
皇后看了太子一眼,朝着他微微點了點頭,以做鼓勵。
太子深吸了一口氣,上前一步,聲音堅定的稟告道:“啓稟父皇,兒臣有一事,是跟六弟有關的。”
皇帝一聽,預感到不是什麼好事,眉頭微皺,問:“哦?到底是何事?”
“父皇,兒臣要揭發六弟,他抄襲我的詩詞文章。”
太子話剛說完,就筆直的跪在地上,雙手還拿着一個冊子,高高舉過頭頂。
皇帝示意一旁的蘇祁年上前,取過太子手中的那本冊子。
這時候,聽見太子又道:“父皇有所不知,先前六弟在宴會上所作的那首‘詠鵝’,還有後面的對子,其實都是兒臣這些日子日思夜想出來的,卻不知何時被六弟給偷學了去,並在宴會上當衆朗誦了出來。
兒臣實在不忍父皇一直被六弟欺騙矇在鼓裏,一番掙扎之下,覺得還是有必要將真相告知父皇。六弟他盜用他人成果在宴會上大出風頭,此事若一旦被楚國人知曉,恐會引起鉅變,兒臣懇請父皇嚴查此事。”
皇帝翻開手裏的冊子一看,好傢伙,上面的內容,竟與他方纔在椒房殿看到的別無二致。
只是秋寧手裏的那本,無論是詩詞還是後面的算學題目,明顯都要多一些,冊子也要厚一些,更別說秋寧的冊子明顯就是常年翻開,紙張和頁面明顯都是悉心保存了多年的那種。
而眼下的這本,一看就是才抄寫上去不久的,紙張還都是新的。
誰是原着,誰是抄襲,一目瞭然。
這一刻,聖景帝心裏說不出是什麼心情。
原以爲太子找他是有關於利國利民的重要事稟告,他甚至都想着一碗水端平,剛在宴會上讚揚了六皇子,是不是也要給太子一個表現和立功的機會。
結果沒想到,太子一上來就送給了他這麼大一個‘驚喜’。
竟然揭發自己的親兄弟,說對方‘抄襲’他的詩詞文章和題目。